又到了年终考试新机评测了。小编手上的iPhone XR 终于迎来正式走下舞台谢礼的时刻,这次小编为了尝试获得iPhone 的极致体验,预购了这回评测的手机—— iPhone 12 Pro,这次我们选择了最受关注的海蓝色(Pacific Blue),其余的配色有银色、石墨色和金色。

小编从标准版的 iPhone 升级至 Pro 系列,功能体验在标准版和 Pro 系列有所一定的差异,iPhone 12 Pro 系列独有的功能对用户的需求影响有多大?
*此手机是基于iOS 14.2 GM (18A8395)版本进行评测。
开箱
这次的手机包装盒大小对比前几代iPhone差异瘦了一半,开箱方面从外表上看十分简洁,里面有手机、说明书、贴纸和 USB Type C 转 Lightning 的充电线。如各位所见,盒子内没有耳机和充电器。


至于购买手机不附赠耳机和充电器这话题,小编由于身上已经拥有支持 USB-C PD 充电器和耳机而影响不大,但对首次接触 USB-C 充电器或对耳机有需求的用户来说十分不友好,到最后用户需要自掏腰包额外购买这些配件,读者可以回顾一下我们之前谈过的观点。
设计
这次iPhone 12系列在设计方面,回归当时的iPhone 4/4S和iPhone 5/5S设计,在前后玻璃及边框改用平面玻璃及方正边框处理,不像前代采用圆弧边角设计的iPhone拿在手上感觉十分圆滑。小编拿在手上的第一感觉,机身仅有7.4mm薄,重量平衡也有分量(因人而异),但在手掌部分握着会因倒角设计的关系感觉稍微硌手。小编也尝试将手机反复在手中来回,但没遇到许多人担心的“割伤流血”,当然这因每个人的皮肤不同而异,各位有机会的话去先接触实体机再定论吧。
在设计及材质方面主要为前后玻璃+手术级别不锈钢边框。屏幕玻璃方面引入了纳米级瓷晶体 (Ceramic Shield) 技术,将纳米级瓷晶体与玻璃融为一体,在不影响屏幕显示表现的同时将抗跌落能力提升至最多 4 倍。无论如何,切记“玻璃终究是玻璃,玻璃始终都会碎”(Glass is Glass. And glass breaks. ——JerryRigEverything)。手机的后盖则是 AG 磨砂工艺处理的玻璃材质,主要是视觉及触觉上带有金属感以及减少残留指纹的痕迹,相机模组区域为亮面处理和凸出设计,与上一代一样在视觉上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不锈钢的边框虽然能减少手机在跌落冲击所造成的内部结构损坏,换来的代价是比 (iPhone 12 采用的)铝合金边框重,以及采用 PVD 亮面涂层的因素,边框容易留下指纹痕迹,也让刮痕更显而易见。不过现在许多用户都有为自己的手机配上手机壳, 基本上能够解决手机边框割伤的问题了吧?另外屏幕从 2.5D 圆角处理改换成平面玻璃的关系,解决了贴上玻璃膜后出现白边或贴合度不好的问题,更进一步降低“把膜贴好”的门槛,对许多爱贴保护膜的用户是最好的福音了。


这款手机依旧保留了 Face ID,具体运作原理这就不再赘述。Face ID 在一般情况下在安全性及效率上非常具优势,可是最近因疫情的关系不少人都戴上口罩,Face ID 由于被口罩阻拦用户的大半部分的脸部而不能解锁手机,手机也没有提供指纹识别或其他生物识别方案,因此只能通过锁屏密码,这增加用户解锁手机的繁琐。
而且,Face ID 在硬件识别上依旧没有任何变化,必须面向手机才能进行解锁,也不能像搭 iPad Pro 的 Face ID 一样能够在设备横向或 180 度倒转的状态下解锁。🤷♂️


SIM卡槽方面,依旧是单卡设计,不过支持虚拟 SIM 卡服务 eSIM,足以满足双卡双持的需求,前提是 eSIM 服务必须从电讯商中申请获得。中国、香港及澳门售卖的 iPhone 都采用双实体 SIM卡设计。
防尘防水方面,虽然依旧达到 IP68 级别,但对比前代的 iPhone 在水下停留时间最长 30 分钟从 4 米深*的水提升到最深 6 米深。不过记得,手机进水导致损坏始终为人为损坏,不在保修范围内。 *最深4米深的数据来自于 iPhone 11 Pro



此外,iPhone 12 全系都加入了 MagSafe,手机背面由于内置了磁铁,只要接触到带有磁性物质的东西都会被吸上……Magsafe 可以通过磁吸配件和手机贴在一起,目前支持 MagSafe 的配件包括 MagSafe 无线充电器、苹果官方的手机壳及卡包轻松贴、来自第三方的 Otterbox 的手机壳、Belkin 的 3 合 1 无线充电器等等。


屏幕
iPhone 12 Pro 搭载了 Super Retina XDR OLED 屏幕,分辨率为2532 X 1170 (460ppi),支持 Dolby Vision、HDR10 和 HLG 格式的视频。主要的优势是色彩(稍微)更鲜艳,对比度更广,字体和内容更细腻,黑色更加暗淡,也支持HDR外放。


iPhone 12 Pro 在亮度方面,官网宣称典型最高亮度为 800 nit,在阳光底下屏幕的可见度依旧出色,HDR 外放最高支持 1200 nit,在观看 HDR 内容能呈现更好的视觉内容(点击此处了解 HDR )。色彩方面虽然比 LCD稍微鲜艳,白平衡温度上比较暖,但在色准方面一样和 iPhone XR 出色,对颜色准确都有需求的人无需担心。
小编不得不吐槽,Face ID 以刘海屏的异性切割屏幕形式,占用了 iPhone 屏幕上方已经第四代了,然而 Apple 似乎并未采取任何措施缩小其占据的面积,遮拦的部分面积甚至对比现在的主流机型的刘海或挖孔设计还要大。如果游戏应用或视频没针对刘海屏进行优化调整,将影响用户观看屏幕的视觉体验。


自小编在去年体验过搭载 90Hz 高刷新率的 OnePlus 7T,以及目前有许多 Android 手机都开始采用高刷新率屏幕,原以为传闻有提到今年的 iPhone 有机会采用 120Hz 高刷新率屏幕以进一步提高流畅度,但今年苹果或许是为了应付续航的问题却缺席了。
系统 UI
iPhone 12 搭载的 iOS 14 当中有许多功能和前代iOS 12 及 iOS 13 非常接近,还是那个“既熟悉的陌生人”(咦?)。不少 iOS 使用者熟悉的上滑解锁或返回主页、从上方滑下呼出通知中心、左上角呼出控制中心……等等都延续到 iOS 14 中。碍于篇幅,这里主要针对 iPhone 12 上的 iOS 14 系统包含的新功能做介绍。各位朋友也可以参考小编早前对 iOS 12 及 iOS 13 的介绍。
要说 iOS 14 最大的改变,也只有主页了。这次 iOS 14 支持类似 Android 许久以来已有的主屏幕小组件(Widgets),在主屏幕上能一目了然得到更多信息,甚至可以选择不同大小,不过前提是这功能需要应用开发者进行适配。















要添加小组件只需长按主屏幕的空白区,再按左上角的+按钮,就可以进入小组件页面。读者们可以参考以下图片看看目前有什么支持小组件的应用程序。










再来就是应用资源库(App Library)了。简单来说就是把所有的应用都放到手机主页的最后一页。这资源库会自动归类各种应用,以及将用户最常用的应用优先显示在文件夹前端。用户也可以通过往下滑显示查找所有应用。
相信这功能会对部分长期使用 iOS 用户有所不惯或不想使用,因此小编推荐用户可以到 设定 > 主屏幕 > 选择“添加到主屏幕” (Settings>Home Screen>选“Add to Home Screen”) 进行更改。






这次在来电通知方面(无论是电话、FaceTime、Facebook Messenger、Line 等等),在使用手机的同时在屏幕上方显示弹窗通知,这下让许多正在观看影片及玩游戏的用户,无需担心在最紧张的时刻和气氛,被以往的全屏来电通知破坏了。
iPad原有的画中画 (Picture in Picture) ,也正式带入 iPhone 了,在使用手机的同时能观看视频,但目前得知 YouTube 应用和 YouTube 网页版必须订阅 YouTube Premium 才能实现此功能。




当手机有在启用相机或麦克风时,手机右上角会显示绿色的相机小点,或橙色的麦克风小点,从右上角滑下控制中心查看是什么应用在启用相机或麦克风,进一步加强隐私措施。
得力于 iOS 14 的 Siri Shortcut 和小组件,小编在几个月发现有许多用户能自定义图标和有趣的小组件,这给予了许多 iOS 用户更多自定义的机会。
https://platform.twitter.com/widgets.jsmade mine look like a ps2 memory card screen✍️ #ios14homescreen pic.twitter.com/ZYiZ9LQtTW
— jenni (@wholelottajenni) September 21, 2020
iPhone 12 全系搭载 5G,5G 主要提供高速下载、高速上传和低延迟的网络体验。Apple 定制的智能 5G 功能,可以避免 5G 大幅度减少数据用量和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耗电。




通话及音质
这次小编通过通话录音的方式。来测试 iPhone 12 Pro 在吵杂环境的通过麦克风通话的情况。读者们可以播放以下播放器聆听手机的通话质量。
至于扬声器方面,依旧是听筒+底部喇叭发声。从外放来看虽然声量非常大,但对许多手机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双喇叭的表现得出准确的左右环绕声道,也没有左右声道不平衡的问题。在听筒位置低音表现没有小编的iPhone XR 来的好,但综合音质表现还是很出色。
性能及发热
这里使用了 Geekbench 5 进行连续 10 次的跑分测试,以观察持续性能是否有所减少。从以下数据得知在单核跑分方面维持同一水平,多核跑分仅减少 5%:


但跑分归跑分,实际体验才能反映真实数据。虽然屏幕不搭载高刷新率,但在一般使用下系统搭配的动画效果,无论是刷 Facebook、iMovie 剪辑影片、Adobe Photoshop 编辑图片、还是用 Microsoft Office 打开大型文档等,对 A14 芯片来说绰绰有余。
我们测试了 PUBG Mobile、Asphalt 9、Call of Duty: Mobile、Honkai Impact 3 及原神(Genshin Impact)共五款游戏,全部都以最高画质为测试基础,测试结果除了原神以外所有游戏都能流畅运行,如果用户想要顺畅游玩原神,小编建议用户前往设定把画质调低。
读者们可以参考以下视频观察游戏性能的效果如何:*PUBG Mobile画质为HDR+流畅设定。
发热方面,小编在室温 26°C 的环境下,测试运行了最高画质设定的原神(最高画质设定)五分钟后,温度已经上升至 41.3°C,15 分钟 42.3°C,持续运作了30分钟后温度达到 43°C。不知道目前有什么手机能完全应付最高画质设定的原神这款大型游戏呢?
续航及充电
这次iPhone 12 Pro 在 7.4mm 的机身下仅有 2815mAh 的电池容量,但小编在这几天的测试下得知以下结果,仅供参考:
- 测试1 (10月25日):
当天中午12点开始至下午4点都处于4G连接状态,其余时间为 Wi-Fi 连接,同时后台使用 TraceTogether(类似于马来西亚的 MyTrace)追踪应用和连接蓝牙手表,期间为了拍摄许多样张而用了半小时相机,也同时录制了10分钟的原神游戏最高画质测试。
但小编发现到,由于得知苹果在使用相机时所有镜头都会同时运作,这将大幅度增加耗电量,因此长时间用在拍摄照片及影片的话,就不得不随身携带充电宝了。




- 测试2(10月28日):
当天 9 点开始至下午6 点都处于4G 连接状态,其余时间为 Wi-Fi 连接,关闭 TraceTogether 后台运作和连接蓝牙手表,工作期间有进行短时间通话、浏览网页和社交媒体,直到 6 点开始共玩了一小时的游戏(最高画质为准)、观看了一小时半的视频等等……






此外,小编也在手机连接Wi-Fi、开启蓝牙、同时声量及屏幕亮度调至 50% 的情况下,耗电测试下获得以下结果:
应用程序 | 时长 | 消耗电量 |
---|---|---|
YouTube (1080P 60FPS) | 1 小时 | 8% |
视频拍摄 (1080P 60FPS) | 1 小时 | 27% |
PUBG Mobile HDR+ 流畅设定 | ½ 小时 | 10% |
原神最高画质 + 60FPS | ½ 小时 | 19% |
原神最低画质 + 30FPS | ½ 小时 | 10% |
熄屏待机 | 8 小时 | 5% |
从测试结果来看,如果不谈长期使用相机及玩原神的话,普通使用的话足以够用一天,但没有之前小编的 iPhone XR 来的强。小编还是希望下一代的 iPhone 可以增加一些厚度以容纳更大的电池,一来减少电量焦虑,二来能够减缓频繁充电带来的电池耗损,在使用几年后出现续航大不如前的现象。
充电方面,在各大设备正在努力适配 USB-C 接口的时期,原本 USB-C 的出现可以“一条数据线闯天下”,或者拿起身边朋友的 USB-C 的数据线直接为手机充电,但这款手机依旧是熟悉的 Lightning 闪电接口,这要逼迫消费者要额外携带 Lightning 数据线,增加消费成本和制造电子垃圾。
这里也列出使用 UGREEN 18W PD 充电器和 7.5W 的无线充电器充电所需时间。按照惯例,每次测试前都把手机的电量耗尽关机。
充电器 | ½ 小时 | 1 小时 | 充满 |
---|---|---|---|
18W PD 充电器 | 56% | 84% | 1 小时 50 分钟 |
7.5W 无线充电 | 38% | 70% | 3 小时10 分钟 |
那没有充电器怎么办呢?从旧款 iPhone 升级的朋友可以沿用原有的充电器/充电线,而有快充需求的朋友或是第一次入坑 iPhone 的朋友可以选购 Apple 推出的 20W USB-C 充电器搭配 iPhone 12 标配的数据线,或是从第三方厂商如 UGREEN、Anker、Aukey 等等入手合适的 USB Power Delivery (USB PD) 充电器。
相机
这三颗镜头都是同等1200万像素,但其他参数有所不同,以下图展示这款手机的相机硬件和参数:


长焦镜头却没有向其他厂商一样采用3倍光学变焦镜头、甚至是5倍光学变焦的潜望式镜头,当用户要拍摄更远的场景或者拍月亮,单靠数码变焦或裁切会容易发现许多噪点和损失细节。
相机模式包括:照片、视频、人像、全景、慢动作和延时摄影。
在UI拍摄方面,用户如果想要手动开启夜间模式、选择照片比率、调节曝光度或定时,可以向上滑动或点击屏幕上方的箭头开启这些功能。
长按快门按钮可以直接进行影片拍摄,向左滑动快门按钮可以连续拍摄照片。


用户可以点选倍数任意转换镜头,或者长按变焦倍数可以任意调整取景大小。


夜间模式方面,小编发现当手机放置在三脚架或者手机架时可拍摄最长30秒的快门,以获得更多在夜景的细节,也适合拍摄车流轨迹。


人像拍摄方面可以转换成主镜头、开启夜间模式、选择人像风格、滤镜及调节背景模糊效果等等。


得力于iPhone 12 Pro系列独有的LiDAR激光雷达扫描仪,不仅能检测物体,也能更准确地测量物体的尺寸,增强AR真实效果。此外它也能帮助相机在夜晚拍摄时提升对焦准确度,也利于拍摄夜景人像。


iPhone 12 Pro 拍摄样张
先来看看白天和晚上的在所有镜头拍摄的样张: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小编也测试拍摄模型,从样张来看对焦和虚化位置非常准确,没有翻车。
接下来是夜间模式,从对比来看这项功能基本上可以辅助还原样张的暗部细节、减少噪点及控制曝光。另外,iPhone 12 系列的超广角镜头也能用上夜间模式进行拍摄了。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前代 iPhone 的鬼影问题,在拍摄场景若附近有任何灯光,依旧还在。


在这里先给展示一部分的拍摄样张,可以点击查看大图。更多的样张可到 Google Photos 查阅。*全部样张都启用Smart HDR进行拍摄。
视频拍摄方面,这款手机支持杜比视界(Dolby Vision)视频录制,主要支持 10-bit HDR 录制,可录制多达 7 亿种颜色,用户需前往设定>相机>录制视频>开启“HDR视频”以录制 HDR 影片。不过要观看 HDR 影片建议用户先确认自己设备的屏幕是否支持回放 HDR 视频,否者播放时会出现失真问题。


UI 方面,自 iOS 13 开始用户无需前往设定,可以直接在相机 UI 转换分辨率和帧率,在慢动作模式可以调整拍摄慢动作速度。在进行影片拍摄的同时可以长按变焦倍数任意调整取景大小。不过当用户在拍摄 4K 60FPS 的影片格式,镜头就不能任意切换,转用数码变焦调整取景范围。


我们在白天和晚上拍摄了4K 30FPS,分别开启和关闭 HDR 的影片:
*请注意,在观看以下HDR影片前,请先确认设定>画质(Settings>Quality)是否有 HDR 选项。
我们也测试在夜间使用延时摄影拍摄车流轨迹,不过从成像来看,尤其是在拍车流轨迹时发现有亮度不稳,出现画面闪烁及快门计算的问题。
总结
综合以上内容来看,iPhone 12 Pro 对比现在的主流手机,除了 iOS 系统以外确实缺乏些亮点。OLED 屏、防尘防水、5G、双喇叭、多颗镜头、无线充电等等多数功能,都已经在主流的 Android 手机出现过了。许多方面虽然没有达到非常强大的实力,如 120Hz 的高刷新率屏幕、40W 有线快充、一天重度使用的续航表现、4800 万像素主镜头、 5倍的光学变焦或屏下指纹等等,甚至是可以低价格的形式去入手该手机,但如果不按这款手机的高价来看,它已经拥有基本旗舰手机该有的成绩,,足以满足多数消费者,也别忘了苹果提供至少5年的iOS系统软件更新。
回归本次评测的重点:该选iPhone 12,还是iPhone 12 Pro?小编做了一个图表来分别两者的不同之处:
iPhone 12 | iPhone 12 Pro | |
---|---|---|
设计 | 磨砂铝合金边框、亮面背盖玻璃 | 亮面不锈钢边框、磨砂背盖玻璃 |
重量 | 162 g | 187 g |
配色 | 黑、白、绿、蓝、红 | 石墨、银、金、海蓝 |
屏幕亮度 | 625 nit | 800 nit |
LiDAR | 无 | 有 |
RAM | 4GB | 6GB |
容量 | 64 / 128 / 256GB | 128 / 256 / 512GB |
价格 | RM 3899 起 | RM 4899 起 |
虽然 iPhone 12 和 iPhone 12 Pro 在机身大小、屏幕材质、防水等级、电池容量等几乎一致,但简单来说,iPhone 12 Pro 是专门针对摄影有需求的消费者,反之的话价格比较低的 iPhone 12 比较值得入手,省下的 RM1000 还可以购买 MagSafe 手机壳/充电器、保护膜、被环保的20W 充电器等等, 甚至用在很多有意义的事,除非该用户的预算真的足够。
- 那 iPhone 12 mini 和 iPhone 12 Pro Max 有什么优势呢?
iPhone 12 Mini:机身小巧、最低价格、续航最低
iPhone 12 Pro Max:最大和最亮屏幕、最顶级相机配置、更好夜拍、续航更长
小编建议:Apple 将最好的配置都放在iPhone 12 Pro Max 上,追求最极致的 iPhone 12 体验的话, iPhone 12 Pro Max 才是最好的选择,前提是用户能接受它又重又大的机身。该怎么选择,交由消费者自行决定,花钱在自己的喜好虽为好事,但要好好理智地去选最适合自己的。
- 机身薄且坚固
- 优秀 OLED 屏幕
- iOS 14 体验不仅学习成本低,在定制化方面有一大进步
- A14 Bionic 芯片性能优异
- 双喇叭音量大
- 虽然电池容量不到 3000mAh,但功耗优化达到良好控制
- 不附赠耳机和充电器对部分消费者不友好
- 屏幕的刘海大小依旧影响观看体验
- 保留 Lightning 接口而不换上 USB-C 似乎对“环保”无任何帮助
- 延迟摄影出现算法问题
⚠️*免责声明:小编已将这台 iPhone 12 Pro 转让给新主人,未来将不再更新本篇评测的任何数据,除错字及内容不当以外。
售价
iPhone 12 系列今天起 (11 月 13 日)在马来西亚正式发售,其中 iPhone 12 Pro 售价 RM4899 起;Pro Max 的则是 RM5299 起。Pro 系列共有 128GB、256GB 及 512GB 三种储存容量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