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TP-Link Tapo P100 短评 —— 迷你 Wi-Fi 智能插座

TP-Link Tapo P100 短评 —— 迷你 Wi-Fi 智能插座

说到未来的智能家居(Smart home),各位第一个想到的会不会是:打开家门后自动开启客厅的灯光和电视、在户外远程开启家里的冷气机、通过语音助手控制电器、还是睡觉前通过手机一键调节灯光和窗帘等等?是的,只要我们常用的指定家具和电器连接至互联网,我们都可以以自动化、远程、语音及一键控制来操控这些家具。

小编相信人人手上至少都会有一款智能手机,但是多数的人仍然还处在于非智能家居的环境里,或者是处于经济考量,不想仅仅为了“远程操控”而破费去买一款全新的电器来取代现有的家电。小编这次就好好利用这个机会为大家介绍这款能够实现“智能家居”的第一步:Wi-Fi 智能插座—— TP-Link Tapo P100。

Tapo P100
协定IEEE 802.11b/g/n, Bluetooth 4.2
Wi-Fi 网络类型2.4GHz
Tapo 应用程序最低系统需求Android 4.3, iOS 9.0
产品尺寸 (长×宽×高)51.5×72.5×30.6mm
材料PC
实体按键及指示灯开关按钮、LED 状态灯
电压需求AC 220-240 V~50/60 Hz 13 A
最大输出2990W, 13A
认证CE, RoHS
运作环境需求温度0 ºC–35 ºC,湿度 10%-90%RH(无凝结)
支持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 Amazon Alexa

包装盒内仅有Wi-Fi插座及说明书,说明书仅有简单教导用户如何下载安装 Tapo 应用以连接这款插座的说明。

TP-Link Tapo P100 短评 —— 迷你 Wi-Fi 智能插座 1

接下来看看本篇的主角—— TP Link Tapo P100:

安装方面其实十分简单,首先将 Wi-Fi 插座插入插座孔,然后开电和点按右侧的开关按钮直到 LED 状态灯出现橙色灯光。之后通过手机扫描包装后面或说明书里的的 QR 码,或者到 Play Store / App Store 下载 TP-Link Tapo 应用,之后开启应用和注册/登录 TP-Link 账号。

注册或登陆账号之后,点击右上角的“+”按钮、选择“Tapo P100”。如果插座的 LED 状态已经点亮,跟着应用程序上显示的步骤连接此插座、让插座连接至家内的 Wi-Fi 互联网、设定插座名字及图标、更新固件、选择常用的语音助手(可略过)就可以了。安装完毕之后插座的 LED 状态栏一般是显示绿灯,这表示此插座已经连接至互联网了。

TP-Link Tapo P100 短评 —— 迷你 Wi-Fi 智能插座 12

有必要的话,用户可以为自己的插座设置开关排程(Schedule)、不在家模式及计时器。

  • 排程可以设定在指定时间自动开启或关闭;
  • 不在家模式是设定在一段时间内让插座在随机的时间内开关,制造有人在家的假象;
  • 计时器则是可设定在多少分钟或小时之后开起/关闭插座。
设置好后,请记得将需要的电器连接至智能插座,也必须确保 LED 状态灯是绿色的。
TP-Link Tapo P100 短评 —— 迷你 Wi-Fi 智能插座 17

这款产品在操作方面其实很简单,小编可以通过 Tapo 应用、Google Home 应用、Google Assistant 语音助手(TP-Link 账号必需先绑定 Google 账号)或 Amazon Alexa 开关连接智能插座的电器。

那这款智能插座的体验如何?小编使用了一星期可以说这款插座确实非常方便。不仅能通过应用或语音助手开关连接智能插座的电器,也能设置定时开关,从而达到电器在伸手触碰范围外的情况下,远程开启或关闭电器。至于测试开关延迟方面已经是可接受范围,延迟仅需1秒左右。

是的,无论用户是在家里 Wi-Fi 环境还是处于户外网络环境,都能操控它,TP-Link Tapo P100 智能插座的功能相当简单。

那么这只是一款仅限用在开关电器的附加品吗?是的,毕竟这款智能插座仅仅是一款为传统电器而生,尤其是针对预算低而想体验自动化、低门槛的智能家居生态的消费者。这篇简单上手体验也就介绍到这里了~

Lazada
Lazada
ℹ️ 小人物科技志是由读者支持的独立资讯平台。本帖文带有引荐链接 (affiliate link) 将你引导到电商平台,这些引荐链接所并不会对您购买产品的价格造成任何影响,但透过我们的引荐链接 (affiliate link) 完成的交易,本站将从中获得些许佣金,得以让小人物科技志继续顺利地经营下去,持续地为各位带来实用的资讯及中立的观点。感谢您的支持。
分享:

同样的黄色盒子,里头的配件就不多赘述。不过比起上次 F3 藏在暗格里容易被忽略掉,这次 X3 GT 的 USB-C 至 3.5mm 转接线和手机壳放在一块。

虽然充电功率倍增,但 X3 GT配来的 67W 充电器(左)比起 X3 Pro 的 33W 充电器(右)并没有大上不少,同时还清楚地标识 “67W”,不担心拿错咯! USB-A to USB-C 线虽然同样带有橘色涂装,不过是 6A 的线材,比起 X3 NFC / X3 Pro / F3 配来的 3A 线来得厚实。

按键布局和之前的 POCO 手机无异,右侧音量键以及整合指纹识别的电量键。SIM 卡槽则在左侧。

POCO X3 GT 开箱

值得一提的是,POCO X3 GT 作为 X3 系列首款支持 5G 的手机,还能够双卡 5G 待机。虽然目前马来西亚 5G 仍遥遥无期,但以天玑 1100 的性能来说,倘若 5G 在 3 年后开通,手机的性能不会被淘汰吧。此外,手机并不支持记忆卡容量扩充

POCO X3 GT 开箱

正面的 6.6″ 屏幕解析度为 FHD+,出厂默认刷新率 60Hz,不过已经“回不去”朋友可以到设置中更改成 120Hz。为了达到降低功耗的作用,手机还支持 DynamicSwitch 技术,根据使用场景自动在 30Hz/48Hz/50Hz/60Hz/90Hz/120Hz 间切换。

另外,小编这次拿到的样机并没有贴膜,莫非厂商想顺便让我们试试看 Gorilla Victus 的能耐❓

手机顶部有红外、扬声器及麦克风;底部则是麦克风、USB-C 数据/充电接口及另一个扬声器。 POCO X3 GT 去除了 3.5mm 耳机孔,但保留了双立体扬声器的配置。

POCO X3 GT 开箱

小编这次拿到的是 Stargaze Black,虽然不像 Wave Blue 及 Cloud White 那样带有立体纹理设计,,但银色到黑色渐变也挺特别。

Stargaze 意指“观星”,顾名思义,整个背部都有类似“星芒”的点缀,黑色也是深邃越是显得繁星点点 👇。

POCO X3 GT 背面配有 64MP 主摄 + 8MP 超广角 + 2MP 微距组成的三摄组合,主镜头由银色区块包围起来,颇有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的影子。超广角镜头下方的红点仅是点缀作用,并不是录制提示灯哦。

POCO X3 GT 开箱

不知道是不是机身较薄的缘故,X3 GT 的镜头模组凸起蛮明显的,而且偏左的位置,要是裸机放在桌上打字的话“晃很大”,建议戴起配来的保护壳吧。

POCO X3 GT 对比 POCO X3 Pro 厚度

对比 POCO X3 Pro (左),POCO X3 GT 的厚度稍薄,同时电池也微幅缩水到 5000mAh,而且也牺牲了耳机孔。

POCO X3 GT 运行基于 Android 11 客制化的 MIUI 12.5.1 版本。小编拿到的是 8+256 规格,刚开机共有约 230GB 的储存空间,以及 5.1GB RAM 可用。以联发科天玑 1100 的性能,对于中度使用者来说绰绰有余。

厂商免不了在手机预装了一些应用层程序和游戏,看到 Booking.com、Agoda、Trip.com 这些旅游类别应用程序,想到现在的情况没办法像以前那样 ke sini ke sana,果断删!

在清除(对我来说)不必要的应用程序后,手机内的应用程序从 72 个锐减到 60 个,而且也额外多出了 1GB 储存空间。建议大家在拿到手机后先过目一下那些应用程序是不必要的吧。

初步性能测试

既然定位比 X3 Pro 高,而且 GT 搭载 6nm 工艺制程的天玑 1100 以配有四个 A78 大核心,架构及比 Pro 搭载的骁龙 860 (A76/7nm) 来得更有优势,那照理来说 GT 的性能应该在 Pro 之上。

俗话说的好,”不服跑个分“,小编就把两台手机都在出厂设置并且安装测试所需的应用程序后,分别以 Antutu 及 Geekbench 来给大家简单做个参考。

首先以大家最熟悉的安兔兔 V9 为例,X3 GT 以超过 4 万的总成绩领先 X3 Pro,无论是在 CPU、GPU 及 Memory 的表现都比 Pro 来的好。

Geekbench5 方面,X3 GT 单核心成绩稍微逊色,不过多核心成绩扳回一城。而 OpenCL 运算上 GT 同样领先 X3 Pro。

POCO X3 GT 开箱
快速回顾 POCO X3 GT 盒装内的所有物件 👆

Mak Cau Theng

一位普通的资讯科技系统工程师,掌握Windows 10、Windows Server、Sophos Endpoint等企业公司在数码IT需求的基本技能,但对消费者领域的手机、平板、PC领域、智能生态系统、配件等科技3C产品十分钟意。 “世上难有两全其美之事物”,一律保守住专注给予消费者们该科技带来的特点,也不违反为自生利益将缺点之字不提等原则。

与我们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