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Anker PowerPort PD 1 (A2019KD1) 简单测试

Anker PowerPort PD 1 (A2019KD1) 简单测试

继上回与大家分享 USB PD 充电协议后,小编于是开始留意起其他品牌的 PD 充电器,更乘着年末优惠季节入手了 Anker 这款 PowerPort PD 1 充电器,下来就和大家简单看看这款充电器吧!

Anker PowerPort PD1

盒装维持 Anker 一贯白蓝风格,正面清楚标识了产品的特点: 18W 充电、USB-C 接口及支持 USB Power Delivery  (PD)  充电协议

翻开就能看到产品的庐山真面目,左侧是详细的产品的构造说明。这款充电器带有多重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了温控、过载保护、电路保护及采用防火的材质。

Anker PowerPort PD 1 (A2019KD1) 简单测试 1
来源: Amazon
Anker PowerPort PD1

盒装内仅有充电器及多语言说明书,并不附带数据线,有需要的朋友可依据自己设另行添购数据线。另外呢,虽然官方表明是白色款,不过实际上这款充电器的颜色带灰,而且磨砂表面。

Anker PowerPort PD1

底部标识了充电器的详细信息及规格,充电器具体型号为 A2019KD1,电压 / 功率如下:

  • Input: 100 – 240V ~ 1.1A 50 – 60Hz
  • Output: 5V ⎓ 3A/9V ⎓ 2A

Anker 贴心地为 PowerPort PD 1 换上了常见的英规插脚,在(为新马的消费者)带来方便的同时却牺牲了美国版能够折叠插脚的设计,同时也加大了体积,失去了这款充电器原有“小巧”的卖点,实属遗憾,注重便携性的朋友可要注意这点咯

英规版尺寸:
55mm × 88mm × 50mm
美版尺寸:
51 mm × 43.6 mm × 28.6 mm

这款充电器仅有一个 USB-C 输出口,还不忘标记 “PD” 字样。上方的充电指示灯,充电器运作时亮起蓝灯,那手机/平板充满了提示灯会转换颜色吗?很遗憾地,没有。

充电测试

手机型号½ 小时1 小时充满耗时
iPhone XR52%78%1 小时 54 分钟
Redmi Note 8 Pro38%77%1 小时 50 分钟
LG V30+30%83%2 小时
Redmi Note 9s (9% 充起)36%60%2 小时 20 分钟

6 月 7 日更新:新增 Redmi Note 9s 充电耗时以及利用充电测试仪所检测到的充电功率。

Anker
为 Redmi Note 9 进行充电,最大功率可达 17W

小结

Anker PowerPort PD1 为 iPhone XR 的充电速度基本符合“半小时充 50%” 的说法,比起手机附带的“五福一安”来得更有效率。不过在来到了新马却因为插脚的设计而失去了小巧的卖点,这点是比较可惜的一点,然若是官方采用英规可收纳插脚的设计,相信这款充电器在价位上就少了竞争力,鱼与熊掌无法兼得。

这款充电器小编以 $35.90 新币 价位购得,相比之前分享的 UGREEN 充电器价位就显得偏高,不过 Anker 的产品在质量上已累积了一定的好评,且所有产品都提供 18 个月的保家期限,适合预算充足,且注重品质及厂家售后的朋友。

  • USB PD 充电协议,兼容 iPhone 8 或更新的型号以及 Nintendo Switch
  • 十八个月保家期限 
  • 价格偏高
  • 插脚无法收纳
  • https://switchchargers.com/anker-powerport-pd-1-review/
  • http://www.chongdiantou.com/wp/archives/30972.html
  • https://www.anker.com/products/variant/anker-18w-power-delivery-usb-c-charger/A2019121
  • Input: 100 – 240V ~ 1.1A 50 – 60Hz; Output: 5V ⎓ 3A/9V ⎓ 2A
  • Dimensions: 51 mm × 43.6 mm × 28.6 mm / 2.0 in × 1.72 in × 1.13 in
  • Weight: 60g/2.12 oz
插脚无法收纳,
分享:

协助测试: Mak Cau Theng

小人物

小人物 (tinyman)集合了咱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常听见的科技消息、小贴士等等,也乐于分享些你我都未曾听过的科技圈趣事。志在将最真实的体验及想法分享给每一个读者。想透过小人物将您的产品推广给大众? Email: im@tinyman.blog

与我们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