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公司送货司机大哥的福,注册在公司名下的电话配套又到了继约的时候,考虑到司机大哥使用了小米手机多年,已经掌握小米手机的操作方式及系统界面,在不贸然增加学习成本的大前提下,小编最终选择了 Redmi Note 7 成为司机大哥的主力机。
所幸司机大哥大方让小编抢先体验 Redmi Note 7,才有机会为大家带来这篇简单的开箱及体验文,究竟“小金刚“表现如何?且跟着小编一起看下去吧!
开箱

Redmi Note 7 盒装以白色为主,不过仍保留小米标志性的橘色标识出型号。虽然说 Redmi 已成为独立品牌,不过手机盒装还附有小米的 logo,让对智能手机不熟悉的朋友不会误以为是全新的品牌而在选购时略过这款手机。
手机的主要信息及重点规格都标识在盒装背面清楚地标识 Redmi Note 7 的相机、屏幕、处理器及电量等主要规格,小编拿到的这款是 4GB RAM + 64GB ROM 版本。

先把盒子内的东西一字排开,我们逐个看(卡针和说明书就免了吧)。

Redmi Note 7 背面的设计有别于以往,以”Redmi“取代“MI”的标识,不过仍然能看见 “Xiaomi” 的身影


Redmi Note 7 的音量及电源键主要集中在手机右侧,至于卡槽则在左侧。 Redmi Note 7 支持双卡双待,或是 SIM 卡 + 记忆卡组合,最高支持 256GB 的记忆卡扩充。


Redmi “不计血本” 将 USB Type-C 接口带到中端机型上,同时顶部还保留了 3.5mm 耳机孔,让使用者能够边充边听,另外能够用来遥控电视机、冷气机等家电的红外接口也能在 Redmi Note 7 找到。


Redmi Note 7 盒装内附 USB Type-C 数据线及 5V/2A 的 10W 欧规充电器,不过手机最大支持 QC 4.0 标准的 18W 充电,有快充需要的朋友可要另行自购咯~




近期大多数手机都附上了透明的手机壳,官方设计的在开孔的精确性上自然是不言而喻,不过。。。

相信是基于成本及手感的考量,再套上附送的保护壳后仍无法有效地避免相机镜头“激凸”,想必用了一段时间后相机边缘就会有磨损的情况。
这里向小米给个建议:不妨在保护壳四个角落稍稍垫高(参考下图),减少手机放在桌上时对象及造成的磨损,让保护壳起到更大的防护作用,毕竟有些时候未必能第一时间找到合心意的保护壳啊!😆
Redmi Note 7 支持手势导航,如上滑返回桌面、上滑停顿显示最近任务、向左/右滑动返回上一级等等,不过在试用了一下后还是不太习惯,就切换回传统的虚拟三大键了😅
为了进一步提升使用者在玩游戏时候的体验, MIUI 系统加入了“游戏加速”功能,只要到安全中心就能找到,一旦开启游戏加速功能,就可以选择在运行游戏是自动加速,以及降低来电/收到信息时的干扰,当然还少不了常驻在屏幕的游戏工具箱,让使用者更简单地截屏/录制屏幕等等。。。
现在的手机大多都支持双卡待机,对于持有两个通讯帐号的使用者,MIUI 系统自带的应用双开自然是大大提升了方便性,除了社交应用程序外,几乎安装到手机上的应用程序都支持应用双开,相比之下 EMUI 的应用分身在兼容性上就要多多努力了。
不得不提到小编认为 MIUI 系统最最贴心的功能,那就是在关闭闹钟时会提示是否仅关闭闹钟一天,或是永久关闭,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功能在碰上公共假期时就能感受到作用,譬如说刚过去的屠妖界补假落在星期一,在关闭闹钟时选择仅关闭一次,在星期二早上闹钟会再次响起,让像小编那样“记得关,忘了开”的人在假期结束后不会睡过了头。
这一个小功能在 MIUI 刚推出时就已存在,相信资深的 MIUI 使用者都已经相当熟悉,然而经过了这么长时间,无论是 iOS、原生 Android、 EMUI 系统、OneUI 等系统自带的闹钟都找不到如此简单却相当实用的功能(小编用的手机少,若是你现在用的手机自带闹钟也有相同的功能,麻烦告知),希望其他厂商客制化的系统除了在界面设计下功夫外,在人性化方面也多花点巧思。
屏幕
Redmi Note 7 配有 6.3″ FHD+ (2340 × 1080) 水滴屏设计。借助阳光屏的特性,在烈日下使用屏幕的内容依旧清晰可见,虽然说并未采用 OLED 屏幕,不过售价就扛扛地摆在那里,采用 LCD 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小编对于水滴屏 / 刘海屏等异性切割屏的看法在早前的 P30 Pro 体验上已提到,这里就不多赘述。比较令小编好奇的是大多数异性切割屏手机都能通过设置将刘海隐藏起来,不过在 Redmi Note 7 上却找不到这一个设置,是不是小编忽略了什么?
若是真的要鸡蛋里挑骨头,那就是 Redmi Note 7 的屏幕疏油涂层不怎么给力,在最初完成开箱后就已布满指纹,注重整洁的人或许要经常清理咯。至于小金刚屏幕坚固性如何?真抱歉小编可真没这个胆量去挑战 😜
续航 / 充电
Redmi Note 7 配有 4000mAh 电量,小编试过在电量剩余 10% 的时候已累积一天十个小时的使用,虽然和官方给出的一天半使用时间有些距离,不过表现也已经相当令人满意。
顺带附上使用不同应用程序半个小时的记录,若是没有特别注明, Wi-Fi 、GPS 及数据连接为关闭状态。
应用程序 | 电量消耗 | 备注 |
---|---|---|
Netflix | -7% | 离线下载, 屏幕亮度全开 |
Asphalt 9 | -5% | 开启 Wi-Fi, 屏幕亮度全开 |
YouTube | -6% | 开启数据连接,屏幕亮度全开 |
Spotify | -2% | 开启数据连接,关闭屏幕 |
大家一般认为只有旗舰机型才配置的 USB Type-C 充电接口在定位中端的 Redmi Note 7 也找得到,配合标配充电器从电量耗尽关机至充满耗时约 2 个小时 10 分钟。比较可惜的是,手机盒装附送的 10W 充电器无法发挥这款手机最支持 QC 4.0 18W 充电的速率。
小编有用手上的 QC 3.0 的充电器测试(手上没 QC 4.0 充电器 😅),将手机充满所花费的时间为 2 个小时,与标配的充电器没太大的差异,同时手机锁屏界面会显示快速充电,状态栏上也会显示类似高通 Quick Charge 的充电标识(不过听说后来的版本改掉了?)。
由于标配的欧规充电器在使用上较为不便,小编就网购了 UGREEN QC 3.0 双 USB充电器送给司机大叔作为谢礼,虽然说充电速率上与标配的无异(😅),不过胜在能同时为两架手机进行 QC 3.0 快充,同时采用英规标准插头设计(俗称“3-pin plug“),便捷性高出许多,而且这个充电器的设计比较瘦长(见图三),不会占用到另一个插座的位置。
希望小米能够效仿中国那样让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选购 18W 快充,如此一来省去消费者挑选第三方充电器是否符合安全规格、是否与手机兼容所耗费的心思。
相机
Redmi Note 7 配主摄 4800 万像素 + 500 万像素 AI 双镜头组合,其中 4800 万像素镜头采用 Samsung ISOCELL GM1 感光元件,在自动模式下借由四合一1.6μm 单位像素输出 1200 万像素的照片。

不过呢, Redmi Note7 的 AI 场景辨识也有凸槌的时候,例如把榴莲误认为仙人掌,而且试了变换拍摄角度几回结果都是如此,这方面可能要再多多调教了。
撇开上述的小缺点, Redmi Note 7 整体拍摄表现还是让小编非常满意,在光线充足的场景,手机大多时候的拍摄成像饱和度恰到好处,也保留了相当丰富的细节。
到了夜晚,在四合一1.6μm超大像素以及超级夜景加持下,Redmi Note 7 在弱光环境的表现可圈可点,也足够应付大部分的夜景拍摄,没有太多的噪点,有效地避免过曝,色彩还原也控制的相当好。

注意左边的梯阶及招牌上的蒙娜丽莎


红色店面橱窗透出的灯光在夜景模式下控制的相当好,上方冷气机的纹路也保留的比较多。


与强(灯)光“当面对质”?没问题


总结
小编上一架小米手机已经是多年前的 Redmi Note 3,当年这款手机可是将指纹识别带到了中端机型,在大屏、大电量及性价比的优势下,若要选出让小编比较不满意的地方自然是 Redmi Note 3 的拍摄表现。
近年来小米开始专注提升自家手机的拍摄表现,这方面的努力在试用 Redmi Note 7 期间都能明显感受到,除了 4800 万像素镜头,令小编印象深刻的就是这款中端机型在夜景模式的拍摄表现,已经足以将浪漫的烛光晚餐、城市喧哗的夜景很好地记录下来,在中端机型也能找到过往只有旗舰机型上才能办到的夜景成像。
总的来说, Redmi Note 7 综合表现相当平均,没有一昧追求性价比而导致某方面有缺失,即使 Redmi Note 8 系列发布后这款手机在参数上就显得相形失色,相对的 Redmi Note 7 的价格就显得更加亲民,尤其在来临双十一在 Xiaomi Official Store 以 RM499 (3+32) 就能购得,不失为注重拍摄又预算有限的朋友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