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POCO M3 评测:入门级也可以很 “Wow!”

POCO M3 评测:入门级也可以很 “Wow!”

POCO X3 NFC 后, POCO 赶在 2020 年结束前为大家带来了 POCO M3 ,补齐了入门级智能手机的空缺。拖小米的福,小人物科技志才有机会与大家分享在使用 POCO M3两个星期后的体验。下来,就和小人物编辑一起看看 POCO M3 有什么是 #MoreThanYouExpect 的吧!

POCO M3 盒装

外观

相信 POCO 第一眼见到 POCO M3 的朋友就会被它张扬的背面设计给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款手机背面采用塑料材质,但再添加类似皮革的纹理后,巧妙地减低塑料机身带来的廉价感之余,还有效地避免沾染指纹。

手机上半部的相机模组延伸至右侧的两面设计与友商联名款手机撞脸。这个区域同样采用塑料材质,亮面设计形成了一种反差也让人更容易注意到 POCO 的品牌标识。对了,小编相信 POCO 字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被磨损,建议各位搭配保护壳使用吧。

POCO M3 背面设计

POCO M3 顶部为红外发射器(小编一开始误以为是扬声器)、3.5mm 耳机孔及麦克风。底部则是扬声器、USB C 数据/充电接口和另一个麦克风。手机的指纹辨识器则整合在右侧的电源键上(小米近来特别喜欢这样的设计哦~)

影音

POCO M3 正面配有 6.53″ 水滴屏,解析度为 FHD+ 等级,在同级竞争对手来说是相当突出的数据。小编在一开机后就感觉这块屏幕(对比定位较高的 Redmi Note 9s)的色温偏黄,且自动亮度调整并没有非常准确,在一些时候必须手动调节。不过撇除以上两点,这块屏幕在烈日下的内容依然可见。

POCO M3 显示屏幕

另外一点容易忽略的就是 POCO M3 获得 Widevine L1 认证,若你有在订阅 Netflix 串流服务,就能在这块屏幕上观赏 Netflix 高清视频,这是连定位稍高的 Redmi Note 9s 也不具备的特点哟!

说到影音体验,就不得不提 POCO M3 是目前市面上少有配备双扬声器的入门级手机。手机的听筒就是其中一颗扬声器。外放音效及声量用于娱乐方面的体验非常加分。

POCO M3 能在 Netflix 播放高清视频
POCO M3 (左) 能在 Netflix 播放高清视频

拍摄

POCO M3 配有三摄组合,为48MP 主镜头 + 2MP 微距镜头 + 2MP 人像镜头,唯独少了超广角镜头。关于这三颗过多的参数小编就不在这里重复,有兴趣的朋友可参考这款手机发布会/开箱的报道。

POCO M3 相机特写

凭借像素四合一技术, POCO M3 的主镜头在日间的拍摄可圈可点,多好?直接上样张:

为了不影响网页的加载速度,本评测的照片样张已经经过压缩。所有拍摄样张未经过任何电脑的后期调色。数毛党请移步到 Google Photo 上查看高清版拍摄样张。另外基于 Google Photo 免费储存空间的限制, 48MP 样张上传后自动调整为高画质 16MP 样张。

就以上面这个样张,在放大后花瓣的纹理及花蕾上的细节都保留的相当完整,在 HDR 辅助下色调饱满,这一点是小编在拿到这款手机时并没有预料到的。不过呢,在阴天/傍晚或是室内灯光环境下主镜头在色彩饱和度就比较欠缺,但整体来说个人相当满意。

比较可惜的是,(对于小编来说)使用频率较高的超广角镜头的缺失。虽然说绝大多数的超广角镜头画质不如主镜头,不过在某些没办法“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情况下,超广角镜头就能发挥作用啦。不知道若是让大家选择的话,会否更愿意以人像+微距换取超广角呢? 

那要夜间的拍摄如何呢?先来看看下面两组样张,大家猜得出哪个是夜景模式,哪个是默认模式吗?不妨透过说明出的链接看看高清大图吧

猜对了吗? 1A 及 2A 是夜景模式样张;而 1B 及 2B 则是默认模式的成像。是不是和你认知中的“夜景模式”不同呢?老实说这点真的比较诡异。在大部分情况夜景模式样张的亮度明显不如默认模式,不过好在彩色沙粒和地面纹理(1A) 以及杯垫和杯面水珠(2A)方面的细节略胜一筹,层次也更丰富(3A VS 3B)。

然而,在更加幽暗的环境,POCO M3 夜景模式就有点不胜负荷,画面上也有明显的噪点。

当然,把 Redmi Note 9s 拿来和 POCO M3 比欠缺公平,毕竟 POCO M3 在官方定位为“入门级”机型。不过若是 POCO M3 在夜景模式的演算法上稍微加强,相信就就能在拍摄方面把对手远抛在后,加强产品本身的卖点,何乐而不为呢?

性能

高通骁龙 662 在日常用于刷刷 Facebook、即时通信上基本没太大的问题,然而若是频繁切换应用程序,就会出现卡顿的现象。

小编就拿来挑战最近讨论度非常高的手游——原神,在完成下载资料档案后,相信是塑料不利于散热的原因,已经能感觉到微热,在游戏开始初期就已经觉得这款游戏对硬体的需求超越了 POCO M3 所能承受的,所以就没有再继续为难 POCO M3。

然而,对于轻度游戏如 Clash Royale 还能应付; Aspahlt 9 全开画质在特效较多的场景就会有卡顿的现象,稍微调低画质一档即可。另外在 48MP 模式按下快门及查看样张都有稍候片刻的等待,不过我想对于这价位的手机来说,真不应该太苛刻才是(而且你看,12MP 的表现不也挺好吗?)。

POCO M3

另一点在开箱时提到在没有安装任何应用程序时,手机仅剩下 1.7/4GB RAM,那实际体验如何?在两个星期使用下来最常遇到的就是 Facebook 见到某个询问贴,小编切换到浏览器搜索相关资料/文章后回 Facebook 时,Facebook 应用程序已被系统杀后台,刚才刷到的帖子没了,必须重新再找过 😑

照理来说,这情况在 POCO M3 上发生挺诡异的,我想这主要是激进的后台管理机制导致。希望后续的更新能够改善这个问题,不然要再把帖子挖出来好累(泪)呀。

续航

说到续航,这部分就是消耗小编最多精力的部分了。POCO M3 6000mAh 的大电量真的太难耗尽了!

在中度使用下,POCO M3 足够支撑长达 1 天 14 小时,带来超过 9 个小时的屏幕使用时间!更别忘了在配合新加坡政府防疫措施,TraceTogether 应用程序及蓝牙(除了入眠时)一直都在背景运行。我想若是撇除这个因素,毫不夸张地说 POCO M3 极有可能支撑到第二天下班充电也没问题。

POCO M3充电

POCO M3 支持 18W 充电,大电量伴随而来的就是较长的充电时间。小编测试从 9% 充起,1 小时充约 50%,充满共耗时约 3 小时 10 分钟。

简单来说,POCO M3 的续航和充电时长都 #MoreThanIExpect (误)

结语

综合以上几点,POCO M3 是否能满足你的需求呢?作为一款要价仅 RM599 起的智能手机,它未必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但换个角度想想,或许恰好正在看这篇评测的你不是它主要面向的族群。这款产品比较适合哪些使用族群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类别:

  • 刚接触智能手机的长辈/孩童
  • 从事送餐服务/私召车业者

目前新马两地出入餐馆、商场等场所必须利用 MySejahtera / TraceTogether 应用程序签到,好让有关当局能够更好地遏制新冠病毒的传播。

就以这个情况来说,为家中的长辈添购一台智能手机,是比较理想的方式,一来透过应用程序记录他们的行踪,二来是透过应用能及早发现是否与患者接触。更不用说长辈能够透过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与分隔两地的亲友/子女交流,一解思亲之愁。

照现有的情况,不少学子将迎来居家学习的“新常态”,POCO M3 用作协助学习、轻度娱乐的用途也能够应付自如。且孩童成长阶段还在学习如何珍惜,即使无意间出现损坏或是弄丢,相信家长也不至于那么心疼。

综合以上几点,POCO M3 正合适成为家中长辈/小孩的第一部智能手机。

至于从事送餐服务/私召车行业的朋友,POCO M3 在续航绝对能足够支撑一天的使用,而且架在电单车上日晒(雨淋就免了)也不心疼的手机来工作正合适不过(谜之音:买了小米 10 超大杯你舍得让它日晒雨淋吗?)。

  • 同级产品少有搭载双扬声器,带来优越音效体
  • 屏幕解析度优于同价位竞争对手
  • 超长续航表现
  • 主镜头日间拍摄表现超乎预期
  • 超广角镜头缺失
  • 整体流畅度有待提升
  • 夜间拍摄表现有待优化
  • 屏幕色偏(希望是个例)

售价

POCO M3 现已在 Xiaomi Official Store Global 上架,由本地小米维修中心提供保修服务。其中 4+64 售价为 RM599; 4+128 版本 RM699。在来临的双十二 LazadaShopee 平台优惠价仅需 RM499 起就可购得!不过黄色版本仅 Shopee 独占

对了,要是想入手以对长辈表示孝心,不妨考虑 128GB 版本,可别忽略了“早安图”的威力哦 😏

更新:POCO M3 在邻国新加坡也同样能享有双十二优惠,促销价为 $179 (4+64) 及 $199 (4+128)

Lazada
POCO M3 评测:入门级也可以很 "Wow!" 16
小人物科技志是由读者支持的网站。当您点击本文内的引荐链接并完成交易,本站将从中获得些许佣金,好让小人物科技志得以继续顺利地经营下去,这些引荐链接所并不会对您购买产品的价格造成任何影响。另外,小人物遵循中立的原则,不一味地宣传产品的优势而对其缺点/不足之处只字不提。在使用期间的体验将如实地分享给所有小人物科技志的读者。感谢您的支持。
分享:

小人物

小人物 (tinyman)集合了咱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常听见的科技消息、小贴士等等,也乐于分享些你我都未曾听过的科技圈趣事。志在将最真实的体验及想法分享给每一个读者。想透过小人物将您的产品推广给大众? Email: im@tinyman.blog

与我们分享您的看法